close
  遙溯明末清初漢人漸次入墾彰南平原,並折於東螺溪(舊濁水溪)南岸成耕聚居,創建「東螺街」(今溪州舊眉),其時號稱彰邑首屈名勝街肆之一。然好景不常,嘉慶十年(一八○五年)東螺街陷於兵燹、水患相繼為禍,古肆舊街傾圮,住民一時流離失所;翌年,文舉楊啟元、武舉陳聯登等仕紳聞人尋得東螺溪與濟水溪之間的一處「寶斗」高亢河洲地,感其天然清濁、大溪迥護,顏具天文地理之益,乃卜示奠安宮媽祖,旋即大舉度溪北向購地,重陽街肆聚落。
 
  建街之初,諸位仕紳為謀久遠經營,購地以俾街肆規劃,最先重建奠安宮媽祖廟,並以之為中心,廟前大街直通東螺溪渡船頭,北橫街為東向主要道,街內道路條條交錯縱橫,屢屢為井字型;並於四方設隘門,稱為東門、西門、南門、北門,經此四方界址,範圍即明,台灣第一座具有人為都市計畫之街肆於焉形成。爾後,精心擘劃之北斗街延續著東螺街的基礎與命脈,繁華更甚以往,一躍而為中台灣最重要的內陸河港,為全台南北物流、東西山水物產之集散地,各地行旅熙熙攘攘,繁華景象空前,遂有「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(北斗)」古諺。
 
  北斗鎮舊名寶斗,是濁水溪一條支流上的河港,與大陸有船隻來往,因此為彰化縣南部的要地,清代末期週圍有竹柵,開有隘門,柵內染坊、糖廓(糖廠)林立商業之殷繁,僅次於鹿港:所以當地曾流傳有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、四寶斗」的諺語。北斗鎮最初的地名是東螺,最早的街市是乾隆三年(西元一七三八年)時興建於東螺溪南岸的舊社檨仔莊,也就是現在溪州鄉的舊眉。到了嘉慶十一年(西元一八○六年)由於激烈的漳泉械鬥,舊街市的房屋及田園都被破壞殆盡,才於道光元年(西元一八二一年)又在河洲內的寶斗庄另建街市,並改為寶斗。又由於南邊有雲林縣的斗六門,於是就取「南斗六星、北斗七星」的星象意義,再改北斗。
 
  在我小時候,大約五、六歲之前,我常常在玩的媽祖廟還是一個老廟,一個舊式的「大廟」,廟前有一大片的廣場,廣場分為三層,第二層的右右還有兩頭很大的石獅子,廟裡還有前後左右殿和迴廊,廟前大路有一整排巴洛克風格的房子,都是當初的大戶人家,因為廟的正前方到底就是當時的港口,聽說那時從奠安宮往港口延路都是旅館和酒家,港邊也一堆腳伕和苦力在等著工作,但如今東螺溪小的像兩公尺寬不到的大排水溝,更別說能讓成千上百艘的船隻進出了,北斗的繁勝也就此沒落。
 
  我的印象中仍有那一塊大石碑,就是由楊啟元、陳聯登他們所立的,上頭寫著當初因為海盜的關係,所以移址至此的文句,不過現在這些東西都到了彰化市的台灣民俗村裡了,媽祖廟也蓋成了一座真正的「大廟」。這就是我的家鄉,一個我所熟悉而戀眷的土地……
 
  上頭異色文字部份,是來自北斗鎮公所編制的:《2007北斗美食文化:花在彰化,吃在北斗》簡介刊物裡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梵 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